时间:2025-02-09 来源:网络 人气:
你知道吗?加密货币在中国可是个敏感话题。虽然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,但在中国,持有加密货币却可能让你陷入法律纠纷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加密货币在中国的神秘面纱,看看这个领域背后的法律风云。
近年来,比特币价格犹如过山车,时而冲上云霄,时而跌入谷底。就在最近,比特币价格在热门ETF期权交易推动下,一度飙升到近9.5万美元的历史新高。而中国,也曾是比特币的大国。
据彭博行业研究的数据,iShares Bitcoin Trust ETF周二的期权成交额约为19亿美元,其中大部分是看涨期权。监管机构最近批准了富达投资和ARK Invest的比特币ETF期权,目前这些期权也已推出。看来,加密货币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。
尽管加密货币在中国市场备受关注,但关于其合法性,却一直存在争议。近日,上海高院的一纸判决书,为这一问题画上了句号。
据判决书显示,个人持有虚拟货币并不违法。这意味着,你可以在国内合法地持有比特币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。值得注意的是,虚拟货币的发行却属于违法行为。
加密货币的兴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。以英国最大比特币洗钱案为例,被告人钱志敏被指控非法持有加密货币。尽管她否认所有指控,但这一案件却让众多中国投资者陷入了困境。
据了解,钱志敏曾是天津蓝天格锐非法集资案的幕后主谋。她将非法所得换成比特币资产后逃到英国消费。被卷入其中的12.8万名中国投资者一直在积极追偿,但却始终面临跨境追债、虚拟货币权属、价值转换等多重困境。
四、证监会原司长被“双开”:利用虚拟货币等进行权钱交易
在我国,加密货币领域的问题并不局限于民间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、信息中心原主任姚前,就因利用虚拟货币等进行权钱交易被“双开”。
据通报,姚前背弃初心使命,不讲政治,贪图虚名,以金融科技专家自居,为一己之私不遗余力扶持特定科技服务商。他滥用政策建议权、制定权、执行权等监管权力,在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拓展业务、软硬件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。
五、新《反洗钱法》施行在即,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成关键
为了应对新型洗钱风险,我国即将实施新《反洗钱法》。新法要求金融机构关注、评估运用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务等带来的洗钱风险,以应对新型洗钱风险。
新法强调,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,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牵头负责反洗钱工作。同时,新法还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更改为客户尽职调查制度,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不仅包括客户身份识别,还涵盖对客户的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进行调查。
加密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虽然广阔,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领域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遵守法律法规,才能在享受加密货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避免陷入法律纠纷。